• 笔书网>我在春秋当领主 > 正文 第二十三章 乡学
        “杜乾,你可识字?”

        “认得一些……”

        杜乾道。

        这个时代,不认识字并不是一件什么可耻的事情。

        甚至在有些贵族看来,这还是一件好事。

        可以无学﹐无学不害嘛。

        春秋时代,“知识”的传播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实行所谓的“官学”制度。

        一般的平民,工匠,学习的只是各种“技艺”,而这些技艺都是用来给贵族服务的。

        可以说他们从小接受的是“职业教育”。

        唯有贵族才能学习文字,可以翻阅典籍,学习一些深层次的学问。

        贵族子弟通过官府开设的学宫,学习“六艺”,用来治理国家,管理乡民。

        这就是所谓的“学在王宫”。

        当然,大部分的贵族,其实都是在自家的“塾”中学习先祖传承下来的知识学问,辛又就是这样。

        在辛邑,真正接受贵族教育的,其实只有辛又一人。

        国人们偶尔也会接触到这些知识,不过他们可没有系统学习,最多只是像杜乾这样认得一些字,帮助邑中处理一些事务。

        直到孔老夫子的出现,他开办了私人授学的先例,将自己的学问有教无类的传给了每一个人。

        加上时代的进步,以前在宫廷之中的知识,迅速的被下层贵族以及众多的国人习得,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听到杜乾识字,辛又道:“嗯,你去告诉各家,从明天开始,我会在乡校教国人们认字和算术,想学的都可以来。”

        “识字?!”

        “对。识字,看书,以及算术。”辛又道。

        辛邑,不能只靠辛又一人,他要培养一些自己的帮手。

        而这些帮手,肯定得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我们可学不了这些东西。”杜乾笑道:“这些是君子学习的,我只需要种好地就可以了。”

        “你以为种地就不用读书了?即便是不读书,最起码也要认得字,或者学会算账。”

        辛又决定效仿孔子,有教无类,开办自己的学校。

        当然他和孔老夫子还是不一样的。

        孔老夫子的学生,学习的是治理国家的学问。

        而辛又则要教一些基础的知识,文字、算术,为辛邑日后的发展,以及对付三老做准备。

        辛又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实用主义者,他不相信孔老夫子传授的君子六艺、三代礼仪能帮助国家发展。

        要想国家发展,靠的还是生产力。

        听到辛又要在乡校开设学堂的消息,辛邑再一次轰动了起来。

        当天下午饭过后,国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围在乡校当中,想看看热闹。

        “君子,我们认字干什么啊?种地又不需要认字。”

        尹氏族人尹老艮憨笑着问道。

        两周之时,士农工商,是国人之中的四大阶层。

        士人是底层的贵族,识字、打仗就是他们的工作。

        而农工商作为国人的其他组成部分,对识字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商人识字率高一点,也都是为了做生意。

        老爹是农夫,儿子自然也是农夫。

        老爹怎么种地,儿子就怎么种地,这样过日子自然不需要识字。

        但是辛又的想法却有所不同。

        他需要培养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培养这些人自然不是让他们种地的。

        打仗、行商、学习一些高深的技术,识字总是要比不识字好一点。

        不过他现在不能这样告诉国人,必须找到一个大家都能信服的理由。

        “让你们识字,可不是为了种地。”辛又道:“尹老艮,你每年种地,够养活一家人吗?”

        “种地?勉强够吧,不过要是遇到灾荒可就不灵了,我家里没有余粮啊。”

        “要是你儿子认字,或者算账算的好的话,我可以考虑让他在邑中当一个叫闾师,这样每年邑中就会给你们多分一点粮食。”

        闾师,就是辛邑的总会计,计算辛邑的贡赋、帮助邑大夫征收和上缴赋税。

        算是辛邑的小吏,所以会有一份俸禄,又邑中分给他一点粮食。

        “真的?!那我肯定让我家的狗儿学认字啊!”

        辛又点了点头:“是真的,不过可不是认一点字就可以当闾师了,我自然要在他们中间挑选最好的!”

        “嘿,我家狗儿很聪明,肯定是最好的!”

        尹老艮一脸的期待。

        跟这些国人们说什么知识改变命运,知识跨越阶层,他们不会懂得,就算明白,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

        要让国人们行动,必须给一些眼前的实惠。

        比如认字了,就可以在邑中兼差,这样就多了一分收入。

        吃在肚子里的,实实在在的粮食,才能打动人心。

        “君子!我……认为这样不妥!”

        就在这时,宗伯辛无左站了出来。

        他擦了擦头上的汗,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斜后方。

        辛又一看,辛尽正在人群当中,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这老头,又想使坏啊。”辛又暗道,等着辛无左出招。

        “我曾……我曾听闻,民智不及官,农夫最重要的是种好地,如果他们都去读书识字,谁来种地呢?”

        辛无左说完,抬头瞟了一眼辛又,似乎在等辛又的反映。

        这些话是辛尽教给他的,辛尽自认为这些话足以阻挡辛又想在乡校办学的想法。

        这件事,辛尽是第一个感觉到不对劲的。

        要是想杜家、毛家这样的小家都能出几个识字的,然后担任辛邑的小吏,那么辛邑的子弟干什么去呢?

        官职的数量可是死的啊。

        于是辛尽将辛无左叫到了一旁,交给他了这几句话。

        “呵呵。”辛又回应他的,唯有两个字。

        辛无左以为辛又不敢反驳,继续说道:“四民之分,就是为了让农者耕其田,工者造其物。各司其职,各守其位,这方才是治国之道。”

        “呵呵。”辛又继续冷笑:“小小邑宗伯,也敢妄谈之国之道?”

        “君子……我……”

        辛又一句话,让辛无左老脸通红。

        是啊,他不过是一个小小公邑的宗伯,治国这件事离他实在是太遥远了。

        辛又知道这些话是辛尽说的,于是故意看着辛尽所在的位置说道:

        “昔太公(姜太公)始封,周公问,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这句话是说,当年周公问姜太公如何治理齐国,姜太公回答,就是要任用有才能的人。

        “管仲本位商贾,一介布衣,却为卿,请问他若是守着商人的身份,能成就齐桓公的霸业吗?

        “你可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些人物哪个不比你辛无左强上千万倍?而他们的出生却都有不同,如果按你所说,舜帝就应该永远种田,傅说就应该永远筑墙,而你辛无左的后人,就应该世世代代当宗伯了?”

        一番话,说的辛无左晕头转向。

        齐桓公他是知道的,管仲自然也听说过。

        可是管仲以前是商人吗?他不太清楚。

        但是辛又的意思,国人们却都听懂了。

        这些大人物出身甚至比普通平民还低微,可是最后都成了大人物。

        这说明什么?说明种田的农夫也能当官啊!

        只要你有才学。

        当然,这只是辛又的一碗老鸡汤。

        这些人物只是个例和传说,大部分人还是被阶级所束缚住了。

        不过是给国人们一丝希望罢了。

        “还有,你说民智不及官,那我前日用浮木送信,为何你还未明白其中关窍,杜乾却猜到了我的心思?是不是他比你更合适当这个宗伯?”

        辛又言辞犀利,将辛无左逼得只能擦汗。

        “我……这……”

        辛无左又结结巴巴起来。

        “我让你们识字,不过是为了选拔一些良才,帮助我治理辛邑。当世大贤,天纵之圣孔夫子就说‘有教无类’,结果到你这里,这些人都是不懂得治国之策了?!!”
    热门搜索:刘晓庆性感图片性感热舞视频女官员太性感被开除yyy48性感老师老奶奶在线福利片在线看性感美女照台湾写真视频学生妹性感图片
    櫻花の島蜂巢影视BENK蜂巢影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