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书网>大明终始之风起巴蜀 >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将门虎子(二)
        天光缓缓西斜,让世子府正殿的西暖阁显得越发幽暗。地龙烧的很热,朱平槿只罩了一件单衣,坐在他的楠木大漆书桌后面,手指在椅子扶手上无声地敲着。贺有义头着地跪在阁中。两人都一言不发,大殿里格外宁静。只有桌上的茶盏,一缕缕冒着热气,给这间幽暗的房间注入了些许生气。

        曹三保这老狗必定手搭浮尘,像秦叔宝、尉迟恭一样守在殿门外,朱平槿想。

        “天下乱局,如何纷纷,自有天子和百官操心,干我蜀王府甚事!”朱平槿终于打破了沉默。他面目平静,声音不大,但语气非常严厉:“蜀地也有二台(巡抚、巡按合称二台)三司衙门勤劳王事!我蜀王府一远支藩王耳,自保不过全宗庙护社稷而已。先生想得太多了!”

        “确是臣自己想的,与李崇文无关,世上也绝无第二人知道。若世子治臣之罪,臣当一体受之。臣之所言,句句肺腑。”贺有义在地上磕头不止,“臣愿举家,包括臣之老母儿女,外加先父所留家丁庄仆,倶投世子为仆为奴;家中田地一千四百一十七亩,CD保宁酱园铺三间,祖宅一座,倶投献王府;臣及家中上下人等,倶听世子差遣分配,不敢有半句怨言!”

        这是用举家投献为仆为奴,不给自己留一丝一毫的退路,来证明自己的绝对忠诚!

        朱平槿坐着未动,却舒缓了语气道:“先生言重了!先生文韬武略,才气过人;先生之父,殉于国事,慷慨壮烈。本世子对此甚是仰慕,故而请先生过府一叙,好好畅谈一番。先生不必自责,还请上座。”

        贺有义没有站起来,只是抬起头来道:“世子除夕召见四位同学策问,臣消息闭塞,无幸与焉。臣亦有一策,请世子观之。”贺有义说着爬起来,从袖中掏出一张折好的纸,双手平端放在朱平槿桌上,退回去重新跪好。

        朱平槿拿了纸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三个字:王、兵、名。

        这个“王”字应该读去声,动词。朱平槿想,我也是大学毕业,学过古汉语的。于是他片刻后方道:“男儿立世,或为人臣,或为人子,当以忠、孝为本。不忠不孝,与猪狗何异?又何以立世,又何以为人?此事先生休要再提。”

        世子以猪狗不如比喻不忠不孝,让贺有义在地上又磕了一个响头。

        朱平槿道:“既然先生文韬武略,不如将这兵字之义与本世子解来。先生请上座。”

        贺有义听见世子不愿与他讨论“王”和“名”,于是仍跪在地上回答朱平槿道:“太祖以臣先祖随扈征战有功,方赏下这卫所世职,至臣之辈已近三百年矣。臣将门世家,自幼随父军中,于那军中兵将,亦有心得。兵将,武人也,大多粗鄙无文,目不识丁,唯有力有德者服之。孙子曰,将者五德,智、信、仁、勇、严!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信者,军令一也;仁者,惠附恻隐,得人心也;勇者,徇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五者相须,缺一不可。此五德者,世所公认。不过臣以为,孙子五德乃选武将之标准,非选武人之标准。选武人,二者足矣!”

        朱平槿听出了兴趣:“快请先生讲来!”

        “此二者,一曰忠;二曰勇。有忠有义之人,世子能用;有勇敢战之人,世子可用!”

        朱平槿问道:“勇者,本世子略有所悟。忠者,先生有何讲究?”

        “武人之忠,在于听话,而听话又重在听从主上之话。世子之令,行于将帅;将帅之令,行于士卒。如此,军中层层号令森严,令行禁止。敌弱诸军不贪功,敌强诸军不先退。如是,何致大败?世子帐中令下,诸军雷厉风行,无推诿观望,无争功扯皮。如是,何无大胜?”

        “先生所言极是。‘一切行动听军令’,下级绝对服从上级,此当为军纪第一,亦为武人选拔标准第一。”听到今天世子终于肯定了自己一句,让贺有义心中稳了一下。“不过,”贺有义心中又咯噔一沉,“此乃小忠。武人之忠,还要忠于我大明,忠于我汉人,忠于我万千黎民百姓。如此才是大忠,兵将才不会遇事糊涂。岳王有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此即大忠义也。今官兵所至,奸淫掳掠,杀良冒功,小民畏兵,甚于畏贼。‘不得掳掠百姓’,此当为军纪第二。”

        世子强调的三忠于,没有忠于贺有义最恨之人,于是贺有义顿首大赞道:“世子之大忠小忠论,可谓震耳发聩,臣受教了。以此施教武人,必使武人上下皆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如是,强军之魂可成矣!臣还以为,盛世用文,乱世靠武。世子意欲自保,今日武人之用,当甚于文人也!”

        文武之争,历代之患。朱平槿没有表态,只是笑道:“先生以为,蜀地可用之武人有谁?”

        不料贺有义却摇摇头道:“侯良柱,宿将也,曾大破奢安,平定西南。良柱死,蜀中已无大将:秦良玉年老多病,子弟凋零。石砫兵多年征战,更无当年锐气;现任四川总兵方国安,畏贼如鼠,胆气全无,非为大将之才;李国奇、贺人龙等秦将,不愿远离乡里,为我蜀人火中取粟,是故顿足朝天关坐观胜负。此等武人,可倚为外援而不可用为心腹;左良玉等一干楚将,拥兵自重,对朝廷阳奉阴违,朝廷却更为倚重。此等武人形若兵寇,万万不可大用;川北将门,如刘镇藩、丁显爵等辈,有用兵之能,却无练兵之才。可以为将,却不可以为帅。是故臣以为,世子欲用兵自保,非自行编练新军不可!”

        “那先生以为,王庄编练庄丁,可有用处?”

        “王庄编练庄丁,入则保家保庄,不误农时;出则隶之大将,上阵杀敌,此深得太祖都司卫所养兵之法也。太祖有云:‘朕养兵百万,曾不费百姓一粒米。’可见其效。臣以为,一庄之人不过千余,可练之庄丁不过数十人至百人。贼大队骤至,又无庄墙,恐难以久支。太祖都司卫所之法,其精妙处在于,一所之兵,半集于卫;一卫之兵,半集于都司;都司之兵,又集于正、奇、援、游之营兵。都司卫所所剩之兵,或守府、州、县、卫城;或守山间要隘险峻之处;或聚散骚扰敌军;或征集乡间粮草;或震慑冥顽刁民。如此,都司卫所方能耗敌、沮敌。此番献贼入境,都司卫所多颓败,实盖因蜀中承平日久,将视兵为奴,兵视己为农。军之精华尽集于营兵,营兵败,则卫所胆寒也。臣以为,可将部分练成之庄丁汇集一处,编成连庄大队,并择庄中某处险要之地预先筑垒,囤积粮草。敌兵大至,既可控制庄户撤离,又可寻机歼敌一部。”

        太祖朱元璋的卫所之制,实际上就是后世一直沿用的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县人武部的地方军事体系。这种地方军事体系在国土防御战争样式下,可以非常有效地组织、发动民众,分散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迟滞敌人的战略进攻。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就是以这种地方军事体系抗击装备先进的日军,一直坚持到日军投降。

        “这是县大队、区小队!”朱平槿想着笑道:“太祖养兵之法,当为我等子孙效之。先生对太祖养兵之法多有研究,可愿留在本世子身边,助我一臂之力?”

        那日李崇文走后,贺有义想了几天,终于下了决心,不惜搭上了自己和全家。今天贺有义上来就直言投献,已经是做好了被骂的狗血淋头,甚至是直接拿下的准备。贺有义选择这种貌似以身犯险的投靠方式,不就是为了世子这句话吗?不就是为了实现先父的临终遗言吗?他心中不由一阵狂喜,但是他的性格把他的情绪完全掩盖下去了。

        贺有义静静心情,对朱平槿道:“先有将然后方有兵。臣以为,编练庄丁,得先练出一队将方可。将练成,世子可留一部再带新兵,其余散入各王庄,编练庄丁。”

        以老带新,野战军地方军相互配合,相互支援。这是实践已经证明的可行的成军之法。朱平槿心里赞同,却又有些担心,张献忠会给自己那么多时间吗?按一年成军,一老带三新的速度,三年后自己队伍只有三千人的规模,是不是太小了?按半年一茬,三年后可以成军多少?可现在就扩大规模,明显不是时机。该怎么办?

        想到这儿,朱平槿问贺有义道:“先生可知如何练兵?”

        贺有义道:“自古名将练兵,皆是编行伍,定阶级,明军纪,严赏罚;其次练兵器;最后练战阵之法。戚爷爷写的《练兵纪实》,也是如此说的。”

        朱平槿道:“先生懂得练兵,如此甚好。十余日后,本世子将微服前往蒙顶山,看那护商队练兵。先生的同学舒国平已经先行出发了,先生可愿同往观之?”

        贺有义点头道:“蒙世子看重,臣求之不得!臣明日即安排举家投献之事,不敢耽误世子行程!自从师门一别,臣已经两年多未见国平兄了。现在吾等同学齐聚世子麾下,正好同舟共济也。”

        你们几个没有事前串联就好!朱平槿微微笑道:“如此甚好!不过先生自己不必投入王府。”见到贺有义发愣,朱平槿解释道:“投入王府,先生就不好出仕为官了。”

        贺有义眼中一热,又跪下行了一个大礼……

        正事谈完,朱平槿亲自把贺有义送出殿门外,贺有义再三躬身致谢,方才转身退去。朱平槿送走客人,并没有转身进屋。

        那西下的太阳,把天空映得通红。只是高高的宫墙和宫殿挑出的飞檐,遮住了一大片晚霞,留下几大块伤疤一样的黑影。

        这大明朝的天下,快亡了。

        时间,那是一根长长的催命索!
    热门搜索:林志玲性感写真集性感超短裙美女性感黑丝袜诱惑性感美女漫画欧美在线两性课程性感壁纸两性咨询性感沙滩3存档
    櫻花の島蜂巢影视BENK蜂巢影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