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书网>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追梦人 > 正文 第3章 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840年6月,伴随珠江口外的一声炮响,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中国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经受战乱频发、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无论是开明地主阶级主导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辛亥革命,均宣告失败。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它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1.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自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之后,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定义、基本内涵、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逐步使中国梦成为一项系统的战略思想。

        一般而言,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总是为了回应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也就是说要针对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具体从国内看,改革开放在各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使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等。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我们需要凝聚人心、团结全部力量,去攻坚克难,为更高的目标而奋斗。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就是一份政治动员令,是集结号也是冲锋号。从国际看,中国逐渐强大了,但国际社会特别是某些发达国家还没有做好接受这个事实的准备。我们需要明确亮出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诉求,提出中国梦概念实际就是这样一种主动的表达。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战略思想作出过系统阐释。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首先,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面:国家、民族、人民。从国家层面看,中国梦就是强国梦。中国要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赢得世界认同,并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从民族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要对人类发展作出更大、更多、更重要的贡献。从人民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同时,实现中国梦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上述三个层面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从而使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其次,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党历来强调远大理想要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际就是中国梦在现时代的具象化。再次,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是全体中华儿女坚定不移、代代相传的信念。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衰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既是贯穿20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也是21世纪中国的突出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最后,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梦与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相一致,是开放、包容、共享的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梦的国际表达。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有着本质区别。

        3.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党的十八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即实现中国梦的总体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而为完成这五个方面的宏伟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物质基础,也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诸多国家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没有牢固的精神框架做支撑,没有人民精神上的团结以及道德准则的一致,所有一切美好的设想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但它必须与时代融合才能为现时代的人们所接受。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唯有人民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实现中国梦,需要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追梦需要勇气,圆梦需要行动。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既要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蹚过深水区去追梦,也要诚实劳动、开拓创新,以实干兴邦,以实干圆梦。[6]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的新结合。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把握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战略方向、布局、路径、环境、方法,开创了一个使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民族理性,体现了当今时代民族理性与世界理性的圆融和合通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最主要最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基本认识。这些基本认识是来源于实践、完善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规律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实践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科学认识实现未来发展趋势、重点、方略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1.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自觉认识运用不断深化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中一个又一个胜利,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梦想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屹立于世界历史潮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有底气和自信,对如何带领人民执好政、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顺应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探索中,始终坚持理论先导、执政为民、联系群众、发展为要、制度为本,不断提高执政兴国的能力,对执政目标、方式、手段、条件、方略的认识更加完善。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制度、战略、条件的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战略布局和具体方法,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真正枝繁叶茂。我们以人类社会发展为己任,超越对抗竞争,扩大合作协商,看清大势和主流,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方向、前景、载体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世界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在全球治理变革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些规律性认识来之不易,是500多年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深刻记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宝贵经验的高度凝结。这些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关于怎样建设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有效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认识,是指导我们党长期执政兴国、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理论遵循。

        2.深化把握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党执政必须强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优良传统。始终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党、治党、兴党,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锤炼党、武装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革命性,成为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优势,是党治国理政的前提条件。我们党执政7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建设。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党执政必须聚焦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精会神抓好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党执政必须打牢的组织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长期执政、执好政。要把管党治党作为政治责任,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3.深化把握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正确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和总任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党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内容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把握“五位一体”,要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缺一不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要形成联动效应;深刻认识到五个方面建设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不同领域的工作着眼点;深刻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建设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加速改善生态环境;深刻认识不同时期每一个建设也有不同的重点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具体推进每项建设时要结合现实的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根本上解决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布局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深化了对这个战略布局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发展动力、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分阶段有重点有策略地综合推进,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现实的总体路径。

        始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效率与公平、需求与供给、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城乡及其内部、民族宗教、军队和地方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方法。社会主义建设要讲辩证法,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过程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4.深化把握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体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在长期竞争中加强包容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变革的要求突出,国际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多新的历史课题。共同用好发展机遇,共同努力合作应对各种风险,成为各国人民的愿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的深刻把握,是国际社会共同破解当下发展与安全难题、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所应秉持的共同愿景和目标,要求世界各国从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扩充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内涵,摒弃传统的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利益深度融合,共同应对各种问题,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其所指向的理想境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价值取向。要始终将现实的人作为价值主体和归宿,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尊重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机制,促使人与人之间各种矛盾的化解包容。同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基础地位,努力使人的活动不产生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实现人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共生共荣。

        尊重各个国家发展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结合实际确立完善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不可能简单照搬照套同一种方式,只能采取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成功道路。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选择。[7]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高峰,它既是时代的地标,也是通向未来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一重要论述科学概括了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准确揭示了不同阶段的历史地标,为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指明了方向。

        1.三大里程碑科学概括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苦难和屈辱中挣扎的中国爆响的第一声春雷,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一大里程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回望鸦片战争后的70余年,中国内忧外患,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尤其是西方列强的环伺宰割,使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成功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斗,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树立起一座宏伟的历史丰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一伟大历史性事件,彻底终结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民族赢得了历史性的新生,这是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基础。在党的领导下,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断成长。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消灭了剥削制度,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各族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防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军队不断壮大;等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新生事物是完美无缺的,社会形态的变革尤其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也不例外,不可能一蹴而就,注定充满艰辛和曲折。在新中国前30年的探索中,我们经历了严重曲折,走过不少弯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但历史的学费不会白交。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注定要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华民族创造人间奇迹的40年。以经济建设为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以人民生活为例,40年来,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我们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人民缺吃少穿、忍饥挨饿的时代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发展奇迹,无论是放在世界范围横向比较,还是置于历史长河纵向观察,都叹为观止,震古烁今!

        2.三大里程碑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

        回首五四运动以来百年中国历史,仰望三大里程碑,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教益。

        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标明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但同时又贯穿着一条鲜明主线,彰显着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和担当,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鸦片战争以后,饱受列强侵略欺凌的中华民族,最大的心愿就是实现民族复兴。而要实现民族复兴,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邹容在《革命军》中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其目标是要成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矢志不移的追求。

        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揭示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恩格斯说:“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此后近百年的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从根本上坚持了科学精神;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从根本上掌握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当然,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和中国历史、国情、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人类发展的历史奇迹,关键在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历史的实践与经验告诉我们:当代中国要创造新的辉煌,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继续创造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

        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昭示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社会变革有其客观必然性,非单纯主观意志所能左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者,是20世纪以来时代潮流大浪淘沙的结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近代以来,在中国众多政治组织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并最善于运用和发展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最能代表并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始终站在时代进步的最前沿,永不止步,不断进取,引领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只有中国共产党具有最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拥有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导核心。实践反复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就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坚强的政治保证。[8]

        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次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三次“伟大飞跃”精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认真回顾与总结这三次“伟大飞跃”,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1.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站起来”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时代主题,是“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奋斗目标。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中国人民饥寒交迫、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代表最先进的阶级,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显示出旺盛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带领中国人民勇于斗争的先锋队。

        带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引上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不仅在赢得政治独立之后又赢得经济独立,而且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形成了立足国情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全党认同并写入党章,成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理论准备。

        2.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富起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价值目标,是“强起来”的经济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高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富起来”成为现实。这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历史方位,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政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等,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我们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坚定不移推进社会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人民军队革命性重塑;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等等,可以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走向辉煌,伟大祖国健步走向强盛,中华民族昂首走向复兴。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时代的重大课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9]

        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观点,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起点,科学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催人奋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和要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1.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赋予全面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规划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回顾历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创造中形成并完善的,贯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整个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雄厚基础、创造了各方面条件。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五年的巨大成就,在我们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领导保证、政治引领、制度优势和物质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必须遵循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全面胜利。

        一定要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引领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

        一定要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战略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安排: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三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四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五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六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七是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八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九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一定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政治组织保证。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向前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部署。这个战略安排既筹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对第二个百年奋斗蓝图又进行谋划部署,清晰地展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战略步骤,体现了步步深入推进、行稳致远的发展脉络,表明了我们党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这也是我们取得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必须着眼于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历史方位中,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凝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坚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付出艰苦努力,用真抓实干、苦干实干托起美好未来。要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苦干实干的良好风尚;要以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要一步一个脚印,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扎扎实实把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完成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理想、坚定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定会如期实现。[10]
    热门搜索:性感吊带丝袜两性畸形两性猫扑两性动态图少妇自拍下面毛**95后小学生晒性感照肠胃性感冒最性感女教师韩国性感mv排行榜男性假两性
    櫻花の島蜂巢影视BENK蜂巢影院
    网站地图